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癫痫发作别慌!家庭应急处理的科学指南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11次
来源:本站 作者:刘杰

刘杰 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三区

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突然倒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甚至出现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症状,家属若因慌乱采取错误操作(如强行按压肢体、撬开口腔),可能加重患者损伤。事实上,癫痫发作多数持续 1-3 分钟可自行缓解,家庭应急处理的核心是 “保护患者免受二次伤害”,而非 “阻止发作”。本文将拆解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应急步骤、禁忌行为及后续护理,帮你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

一、先明确:癫痫发作的 “核心应急原则”

无论哪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家庭处理都需遵循 3 个基本原则,这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

1. 保持冷静,避免慌乱: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功能障碍,多数不会危及生命,家属的冷静能更好地保护患者;

2. 优先 “防伤害”,不 “止发作”:发作过程中无法通过外力阻止,强行干预(如按压肢体、掐人中)可能导致骨折、关节脱位,正确做法是清理周围危险物品,防止患者磕碰;

3. 观察记录,为就医提供依据:记录发作开始时间、持续时长、症状表现(如是否抽搐、意识状态),这些信息对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不同发作类型的 “分步应急处理”

癫痫发作类型不同,症状差异较大,家庭处理需针对性调整,其中最常见的是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其次是 “失神发作”(小发作)和 “部分性发作”,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最危险,重点防窒息、防磕碰

这类发作表现为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全身肌肉强直(身体僵硬、头后仰),随后四肢节律性抽搐,可能伴随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是家庭应急中最需谨慎的类型,处理分 4 步:

• 第一步:确保环境安全,让患者侧卧

立即将患者周围的桌椅、热水壶、尖锐物品移开,避免患者抽搐时碰撞受伤;若患者倒地,轻轻将其翻至侧卧位(左侧或右侧均可),头向一侧倾斜,解开衣领、腰带,让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自然流出,防止堵塞气道(这是预防窒息最关键的一步,若平躺可能导致分泌物误吸入肺部)。

• 第二步:保护头部和肢体,不强行按压

用柔软的衣物(如外套、枕头)垫在患者头部下方,避免头部撞击地面;若患者四肢抽搐,不要强行按压或限制肢体活动 —— 抽搐时肌肉张力极高,强行按压可能导致骨折(如手臂、腿部骨折)或关节脱臼,只需保持周围无障碍物,让抽搐自然停止。

• 第三步:处理 “牙关紧闭”,不盲目撬嘴

若患者未出现牙关紧闭,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牙齿紧咬,不要用筷子、勺子等硬物强行撬开口腔(可能损伤牙齿、牙龈,甚至导致异物误吸)。只有当患者出现 “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的迹象(如面色发紫、呼吸暂停),且患者未咬紧牙关时,可在口腔两侧垫上柔软的毛巾或纱布,保持口腔通畅(注意:不要将物品塞得过深,以免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 第四步:观察发作时长,超过 5 分钟立即呼救

多数大发作持续 1-3 分钟后会自行停止,若发作超过 5 分钟仍未缓解,或短时间内连续发作(两次发作间隔不足 5 分钟,且患者未恢复意识),属于 “癫痫持续状态”,可能导致脑损伤、呼吸衰竭,需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持续保持患者侧卧位,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

2. 失神发作(小发作):症状轻微,重点防意外摔倒

多见于儿童,发作时患者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如眼神呆滞、停止手中动作,对外界呼唤无反应),持续 5-30 秒后自行恢复,无抽搐、倒地等剧烈症状,处理相对简单:

• 若患者处于站立或行走状态,立即上前扶住患者,让其缓慢坐下或躺下,避免因突然意识丧失摔倒(如摔倒时撞击头部、摔倒在楼梯旁);

• 发作期间不要大声呼喊或摇晃患者,以免干扰其意识恢复;

• 发作结束后,患者可能对发作过程无记忆,需轻声告知其刚才发生的情况,避免其因 “突然中断动作” 感到困惑或恐慌。

3. 部分性发作:局部症状,避免刺激患者

发作时患者意识清醒或部分清醒,仅表现为身体局部异常(如单侧肢体抽搐、面部肌肉抽动、反复咂嘴、手指无意识摸索),处理核心是 “减少刺激,避免患者自伤”:

• 不要强行约束患者的异常动作(如阻止其抽动的手臂),以免引发反抗或损伤;

• 若患者在使用刀具、热水壶等危险物品时发作,立即轻轻移开物品,避免患者误伤自己或他人;

•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大声交谈、强光照射等刺激,等待发作自然结束。

三、绝对禁忌!这些行为会加重患者损伤

癫痫发作时,家属的错误操作往往比发作本身更危险,以下 5 种行为必须避免:

1. 不要强行按压或限制肢体:前文已强调,抽搐时肌肉张力极高,强行按压可能导致骨折、关节脱位,甚至引发肌肉损伤;

2. 不要掐人中、捏虎口:目前无任何科学证据表明 “掐人中” 能缩短发作时间,反而可能因用力过大导致患者面部皮肤损伤、疼痛加剧;

3. 不要向患者口中塞任何物品:除特殊情况(如舌头后坠堵塞气道)外,塞毛巾、筷子等物品可能导致牙齿断裂、牙龈出血,甚至异物误吸入气道引发窒息;

4. 不要给患者喂水、喂药:发作时患者意识丧失,吞咽功能紊乱,喂水、喂药可能导致呛咳、误吸,引发肺炎或窒息;

5. 不要过度摇晃患者:摇晃无法唤醒患者,反而可能加重脑部不适,甚至导致呕吐物误吸。

四、发作后的护理:帮助患者平稳恢复

癫痫发作停止后,患者可能仍处于意识模糊、乏力、头晕状态,需做好后续护理,促进恢复:

1. 保持安静,让患者休息:将患者转移到安静、光线柔和的房间,让其侧卧或平躺休息,避免立即起身活动(可能因头晕摔倒),休息 10-30 分钟后再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2. 清洁与安抚:若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及时帮助清洁衣物、皮肤,保持舒适;患者清醒后可能因发作经历感到恐惧、焦虑,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告知其 “发作已结束,无需害怕”,避免其产生心理阴影;

3. 补充水分与观察状态: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吞咽功能恢复后(通常发作后 30 分钟以上),可少量饮用温水,避免立即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肢体无力等不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4. 记录发作信息:详细记录发作的时间(开始和结束时刻)、持续时长、症状(如是否抽搐、意识状态、有无口吐白沫)、发作前后的诱因(如是否熬夜、情绪激动、漏服药物),下次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帮助调整抗癫痫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五、特殊情况处理:这些场景需额外注意

1. 患者在水中发作(如洗澡、游泳):立即将患者从水中捞出,清除口腔内积水和异物,保持侧卧位,确保呼吸通畅;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拨打 120;

2. 患者在高处发作(如楼梯、阳台):若患者尚未摔倒,立即上前扶住,缓慢转移至地面;若已从高处坠落,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可能存在脊柱、颈部损伤),保持患者原位,拨打 120 等待专业救援;

3. 儿童癫痫发作:儿童发作时更容易出现舌咬伤、摔倒受伤,需格外注意保护头部和口腔;发作后不要强行喂食,待意识清醒后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

4. 孕妇癫痫发作:发作时立即让孕妇侧卧,避免压迫腹部;发作后密切观察胎动情况,若出现胎动异常(如胎动减少、剧烈胎动)或阴道出血、腹痛,需立即就医,排查胎儿是否受影响。

总之,癫痫发作的家庭应急处理,关键在于 “不慌乱、不盲目干预、重点防伤害”。多数发作可自行缓解,家属只需做好环境保护、体位调整和后续护理,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若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控制发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