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恒 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
当越来越多青少年在体检报告中看到“颈椎曲度变直”的诊断,这个曾被视为“成年人专属”的颈椎问题,正悄然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正常颈椎呈自然前凸的“C”型曲度,如同弹簧般缓冲头部重量、维持颈椎稳定,而长期不良习惯会逐渐磨平这个“自然弧度”,引发脖子酸痛、头晕乏力,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读懂颈椎曲度变直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才能为青少年筑起健康防线。
青少年颈椎曲度变直的诱因,早已渗透在日常点滴中。首当其冲的是“电子设备依赖”——无论是课后刷短视频、线上学习,还是周末打游戏,青少年常保持“低头含胸”姿势,头部每前倾15度,颈椎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约27斤,相当于头顶着一袋大米,长期下来自然压垮“C”型曲度。其次是“不良坐姿与站姿”,课堂上趴在桌上写字、走路时含胸驼背,会让颈椎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力量失衡,逐渐拉平自然曲度。此外,“缺乏运动”加剧了问题恶化,现在青少年课余时间多被补习、电子产品占据,颈肩背部肌肉缺乏锻炼,如同失去“支架”的城墙,难以支撑颈椎稳定,稍有外力就易变形。
颈椎曲度变直对青少年的危害,远不止“脖子酸”那么简单。短期来看,会出现颈肩僵硬、活动受限,低头捡东西时脖子“咔咔响”,甚至伴随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长期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颈椎曲度改变会压迫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频繁出现头痛、嗜睡;还会影响脊柱整体平衡,诱发高低肩、脊柱侧弯,让青少年身形逐渐走样。更值得警惕的是,青少年颈椎尚在发育,一旦曲度变直未及时干预,成年后颈椎病的发病风险会大幅提升,可能早早面临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等更严重问题。
预防青少年颈椎曲度变直,关键在“养成习惯”,将保护动作融入日常。首先要把控“电子设备使用”,遵循“20-20-20”法则: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抬头看向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让颈椎从“低头紧绷”切换到“自然放松”;同时调整设备高度,手机与视线平齐、电脑屏幕略低于视线10-15度,避免刻意低头。其次要规范“坐姿与站姿”,课堂上保持“三个90度”:腰部与大腿呈90度、大腿与小腿呈90度、手臂与桌面呈90度,后背贴紧椅背,避免趴在桌上;走路时抬头挺胸,耳朵与肩膀保持垂直,书包选择双肩款并调整肩带长度,让重量均匀分布在两侧肩膀。最后要增加“颈肩运动”,每天花10分钟做简单锻炼:站立时缓慢抬头、低头、左右转头(每个动作停留5秒),放松颈肩肌肉;也可双手交叉放于脑后,轻轻向后顶,同时脖子向前发力对抗,增强颈肩肌肉力量,为颈椎搭建“保护屏障”。
若青少年已出现颈椎不适,及时干预可帮助改善曲度。首先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如跳绳、篮球等全身性运动,既能放松颈肩,又能增强整体体质。其次可尝试“物理放松”,每晚用温热毛巾(40℃左右)敷颈肩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做颈椎牵引,通过温和外力帮助恢复颈椎曲度,但切忌自行购买牵引设备盲目使用。最后要“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颈痛、头晕、手臂麻木等症状,需尽快到骨科或康复科就诊,通过X光、CT等检查明确病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避免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颈椎健康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石”,别让“低头”偷走本该挺拔的身姿与活力。从调整坐姿、控制屏幕时间开始,把颈椎保护融入日常,才能让青少年在成长路上,始终保持抬头挺胸的自信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