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暖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区
在医疗康复过程中,石膏固定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常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伤病的治疗与恢复。它能够稳定受伤部位,为骨骼和软组织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然而,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可能会给皮肤带来诸多问题,如瘙痒、压疮、感染等。因此,做好石膏固定期间的皮肤护理,严格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对于促进伤病恢复、保障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石膏外部的清洁是基础护理的关键。石膏固定后,应避免石膏接触污水、泥土等脏污物质。日常活动中,尽量远离潮湿环境,防止石膏被雨水淋湿。若石膏表面不慎被弄脏,可用干净的湿布轻轻擦拭,但要注意不可让水分渗透到石膏内部。尤其是在洗澡或洗脸时,务必使用防水塑料薄膜将石膏部位严密包裹,如用保鲜膜缠绕多层,再用胶带固定好边缘,确保水分无法进入。一旦石膏被浸湿,其硬度和固定效果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导致石膏内部的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增加感染风险。
同时,也要关注石膏内部的干燥情况。石膏固定初期,由于受伤部位可能存在渗出液,会使石膏内部较为潮湿。此时,可适当抬高患肢,利用重力促进血液和渗出液的回流,减轻肢体肿胀,也有助于保持石膏内部干爽。例如,上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可将手臂用三角巾悬吊并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下肢骨折则可在小腿下方垫上软垫,使腿部抬高。
石膏固定后,需密切观察石膏边缘及内部皮肤的情况。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石膏边缘的皮肤,查看是否有发红、破损、水疱等现象。由于石膏边缘较为坚硬,长时间摩擦容易损伤皮肤,若发现皮肤发红,可在石膏边缘垫上柔软的棉垫,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若出现破损或水疱,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切不可自行随意涂抹药物或挑破水疱,以免引发感染。
此外,还要留意石膏内部皮肤的异常感觉。如果患者感觉石膏内部有刺痛、灼痛或瘙痒难忍等症状,可能是皮肤受到压迫或过敏的表现。此时,不要试图通过搔抓来缓解瘙痒,以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可以尝试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对着石膏表面适当吹风,缓解瘙痒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石膏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压疮。为预防压疮,应定期变换体位。卧床时,每 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注意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避免石膏移位。例如,对于腰部或下肢骨折石膏固定的患者,可由他人协助进行轴线翻身,即保持头、颈、肩、腰、髋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翻身。
同时,可在石膏下方骨骼突出部位,如足跟、肘部、骶尾部等,垫上柔软的气垫或海绵垫,减轻局部压力。也可适当按摩石膏周围未固定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受伤部位疼痛或石膏移位。按摩时可采用螺旋式按摩手法,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行。
在石膏固定期间,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和皮肤健康。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 C 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皮肤愈合有益;钙、锌等矿物质则对骨骼愈合至关重要。同时,要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身体负担或引发皮肤过敏反应。
虽然受伤部位被石膏固定,但其他未固定的关节仍需进行适当活动。通过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上肢石膏固定的患者可进行手指的抓握练习、手腕的屈伸活动;下肢石膏固定的患者可进行脚趾的屈伸、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等。但活动时要注意控制力度和幅度,避免影响受伤部位的稳定性。
石膏固定期间的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涉及多个方面,从保持清洁干燥到观察皮肤状况,从预防压疮到合理饮食与活动,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关联、不可或缺。只有做好这些细节,才能有效避免皮肤问题的发生,为伤病的顺利恢复提供良好保障。在整个石膏固定期间,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务必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循专业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