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儿童哮喘的早期症状与长期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15    阅读:29次
来源:本站 作者:鞠艳涛

鞠艳涛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儿科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由于儿童呼吸道尚未发育成熟,哮喘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误诊。及时识别早期症状并进行科学的长期管理,对控制病情、减少发作、保护肺功能至关重要。

一、儿童哮喘的早期症状

儿童哮喘的早期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家长需细心观察以下信号:

(一)呼吸道相关症状

• 反复咳嗽:这是哮喘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尤其在夜间、清晨或运动后加重。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液较少,服用普通止咳药效果不佳。部分孩子在感冒后,咳嗽持续超过 2 周不缓解,需警惕哮喘可能。

• 喘息与气促:孩子呼吸时发出 “喉鸣” 或 “哨笛音”,尤其在活动后、情绪激动时明显。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吃奶时呼吸急促、中断,或哭闹后出现呼吸费力的情况。由于儿童气道较狭窄,轻微痉挛就可能引发喘息,但需注意与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区分。

• 胸闷与呼吸困难: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诉说 “胸口发紧”,小婴儿则可能通过烦躁不安、耸肩呼吸、肋骨间凹陷(三凹征)等动作表达不适。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冷空气后,这些症状可能突然出现或加重。

(二)非特异性伴随症状

• 过敏表现:哮喘常与过敏体质相关,早期可能伴随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如频繁揉鼻子、打喷嚏、流清涕,或皮肤反复出现红疹、瘙痒。这些过敏症状往往是哮喘的 “预警信号”。

• 运动耐受性下降:与同龄孩子相比,患病儿童在跑跳、爬楼梯等活动后更容易疲劳,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甚至被迫停止活动。部分孩子在大笑、大哭后也会诱发咳嗽或喘息。

(三)不同年龄段的特殊表现

• 婴幼儿期(0-3 岁):症状多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感冒后易出现持续喘息,且每次感染后喘息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1 周)。由于不会表达,常表现为烦躁、拒奶、睡眠不安。

• 学龄前(3-6 岁):喘息发作频率增加,逐渐与感染分离,在接触过敏原或气候变化时诱发。咳嗽在夜间尤为明显,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 学龄期(6 岁以上):症状更接近成人,喘息、胸闷、咳嗽的关联性增强,能清晰描述不适,运动后症状加重的特点更突出。

二、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策略

哮喘的管理需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干预,实现长期控制,减少急性发作。

(一)药物治疗:分级管理,按需调整

• 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目的是减轻气道炎症,预防发作。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 —— 即使孩子无症状,也需坚持治疗,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 缓解药物: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雾化液等。使用后 10-15 分钟起效,能迅速解除气道痉挛。家长需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如配合储雾罐使用),并记录发作时的用药频率,为医生评估病情提供依据。

• 应急处理:当孩子出现严重喘息、口唇发绀、无法说话等急性发作症状时,立即使用缓解药物,同时保持安静、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并及时送医。家中需常备急救药物,确保在有效期内。

(二)环境控制:减少过敏原暴露

• 明确过敏原: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检测,确定孩子对哪些物质过敏(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有针对性地规避。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需每周用 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套,减少毛绒玩具和地毯的使用。

•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通风,湿度控制在 50%-60%,避免潮湿滋生霉菌;不养宠物,避免孩子接触烟雾(包括二手烟、厨房油烟);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减少户外活动,外出佩戴口罩。

(三)生活管理:构建健康支持体系

• 合理运动与作息:哮喘儿童并非不能运动,相反,适度锻炼能增强肺功能。选择游泳、散步、慢跑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在寒冷、雾霾天气户外运动。运动前可预防性使用缓解药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受凉。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诱发发作。

• 饮食与营养:无需盲目忌口,但需避免明确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鼓励多吃新鲜蔬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增强免疫力。冬季注意补充维生素 D,预防呼吸道感染。

• 预防呼吸道感染:感冒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感染后尽早治疗,防止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四)病情监测与定期随访

• 记录哮喘日记:家长需每天记录孩子的症状(咳嗽、喘息等)、用药情况、峰流速值(使用峰流速仪监测气道通畅度)及诱发因素,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建议每 1-3 个月复诊一次,评估症状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即使病情稳定,也需坚持随访,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

• 家庭急救准备:家中需常备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并掌握急性发作时的处理流程:立即使用缓解药物,保持孩子安静,采取半坐位,若 15 分钟后症状无缓解,立即送往医院。

三、长期管理的核心目标与注意事项

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并非 “根治”,而是通过科学干预实现 “临床控制”,即:无日间症状、无夜间憋醒、不影响日常活动和学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家长需避免以下误区:

• 误区一:“症状消失就停药”。哮喘是慢性炎症,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擅自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增加肺功能损伤风险。

• 误区二:“激素药物有害,拒绝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小、直接作用于气道,安全性较高,长期规范使用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 误区三:“只重视发作期治疗,忽视缓解期管理”。哮喘控制的关键在于缓解期的长期抗炎治疗,减少发作次数,保护肺功能发育。

总之,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是干预的基础,而长期管理需要家庭、学校、医院的协同配合。通过及时发现症状、规范用药、规避诱因和定期监测,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实现病情的良好控制,像健康儿童一样正常生活、学习和运动。家长需保持耐心,与医生建立信任,共同为孩子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