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做彩超检查时,很多人会好奇: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蓝色斑块,偶尔出现的绿色区域,到底在 “诉说” 什么?其实,彩超并非 “彩色的普通 B 超”,而是在黑白超声基础上增加了 “血流成像功能”—— 那些颜色不是器官本身的颜色,而是用来直观展示 “血液流动情况” 的 “信号代码”。不同颜色、亮度、形态,对应着血流的方向、速度、分布,甚至能提示是否存在血管异常。本文将拆解彩超颜色的 “密码体系”,帮你看懂这些 “彩色信号” 背后的健康信息。
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认知:彩超屏幕上的黑白部分,才是器官、组织的实际形态(如肝脏的轮廓、子宫的结构、甲状腺的结节),与普通 B 超一致;而红色、蓝色、绿色等彩色区域,是通过 “多普勒效应” 技术生成的 “血流伪彩”,专门用来显示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状态,相当于给 “看不见的血流” 装上了 “可视化标签”。
简单来说,普通 B 超只能看 “器官长什么样”,而彩超能额外看 “器官的血液供应好不好”“血管里的血跑得顺不顺”。比如检查甲状腺结节时,黑白部分能看到结节的大小、边界,彩色部分则能看到结节周围是否有血管环绕、结节内部是否有血流,这些信息对判断结节良恶性至关重要。
彩超中最常见的是红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的核心作用是区分 “血液流动的方向”,与 “正常 / 异常” 没有直接关联—— 不是红色代表 “好”,蓝色代表 “坏”,也不是反过来。
彩超的颜色规则遵循 “多普勒效应”:以超声探头为 “参照物”,血液流向探头时显示一种颜色,背离探头时显示另一种颜色,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 “红朝向、蓝背离” 规则(少数设备可调整,但报告中会标注)。
• 红色信号:表示血液正 “朝着探头流动”。比如检查颈动脉时,探头放在颈部皮肤表面,若血液从心脏流向头部(朝向探头),颈动脉内就会显示红色;检查肾脏时,肾动脉的血液从主动脉流向肾脏(朝向探头),也会呈现红色。
• 蓝色信号:表示血液正 “背离探头流动”。仍以颈动脉为例,若观察的是颈部静脉(血液从头部流回心脏,背离探头),则静脉内会显示蓝色;肾脏的肾静脉血液流回下腔静脉(背离探头),同样呈现蓝色。
需要特别注意:红、蓝仅代表方向,不代表血流速度快慢或血管类型。比如动脉血可能是红色(朝向探头时),也可能是蓝色(背离探头时);静脉血同理,不能通过颜色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
除了颜色种类,颜色的 “明暗程度” 也藏着关键信息 —— 亮度越高,通常表示血流速度越快;亮度越低,血流速度越慢。
• 亮红色 / 亮蓝色:对应高速血流。比如心脏的主动脉瓣口、肾脏的动脉入口,因血液从大血管流向小血管,流速较快,彩色信号会呈现明亮的红或蓝色;若血管出现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狭窄处的血流会 “加速”,原本暗红色的区域会突然变亮,像 “一束强光”,这是提示血管狭窄的重要信号。
• 暗红色 / 暗蓝色:对应低速血流。比如毛细血管网、肿瘤内部的细小血管,血流速度慢,彩色信号亮度低,甚至接近灰色;静脉内的血流速度通常比动脉慢,因此静脉的蓝色信号多为暗蓝色,与动脉的亮红色形成对比。
除了红、蓝基础色,彩超中偶尔会出现绿色、黄色,甚至杂色区域,这些大多不是 “正常血流” 的表现,而是提示 “血流状态异常”,临床中最常见的是 “湍流信号”。
绿色通常是 “异常血流” 的 “警示色”,主要出现在 “血流方向混乱、速度不稳定” 的区域,医学上称为 “湍流”—— 正常血流是 “平稳向前” 的,而湍流是 “杂乱无章” 的,像河流遇到礁石后形成的漩涡。
• 常见场景 1:血管狭窄或堵塞。比如冠状动脉狭窄时,血液通过狭窄处后会形成涡流,原本整齐的红色信号边缘会出现绿色斑块;下肢静脉血栓时,血栓堵塞处的血流被阻断,周围侧支循环的血流会变得紊乱,出现散在的绿色信号。
• 常见场景 2:血管畸形或瘘管。比如先天性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动脉血未经过毛细血管直接流入静脉,两种流速、方向不同的血流混合,会产生大量湍流,彩超上会出现红、蓝、绿交织的 “马赛克样” 信号,这是诊断血管畸形的关键依据。
• 黄色信号:通常是 “高速血流” 的极端表现。当血流速度超过彩超设备的 “量程上限” 时,原本的亮红色或亮蓝色会 “溢出” 为黄色,常见于严重的血管狭窄(如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 70%)、心脏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时,反流的血液速度极快,呈现黄色)。
• 杂色(如灰、黑夹杂):多为 “血流信号微弱” 或 “设备参数调节不当”。比如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厚,超声穿透性差,血流信号衰减,可能出现杂色;若探头角度不合适,也可能导致血流信号显示不清晰,出现杂色,此时医生会调整探头位置或设备参数,重新获取清晰信号。
不同器官的彩超检查,关注的 “颜色信息” 不同,理解这些场景化解读,能帮你更精准地对接自身检查需求。
• 正常情况: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彩色信号应 “均匀分布”,呈细小的红、蓝色点状或条状(对应器官内的小动脉、小静脉),没有明显的 “无血流区” 或 “异常亮区”。比如正常肝脏,门静脉(暗蓝色)和肝动脉(亮红色)的血流信号清晰,分布规律。
• 异常提示:若肝脏某个区域突然出现 “无血流信号”(黑白区域无任何彩色),可能提示该区域缺血(如肝梗死);若出现 “大片亮红色或绿色信号”,可能是肝脏肿瘤(如肝癌)—— 肿瘤需要大量血液供应,会形成异常的血管网,血流速度快且紊乱,表现为明亮的彩色或绿色湍流信号。
• 正常情况:甲状腺、乳腺的良性结节,彩色信号通常 “稀少” 或 “无血流”,仅在结节周围有少量暗蓝色的静脉信号;若结节为恶性(如甲状腺癌、乳腺癌),结节内部会出现 “丰富的异常血流”—— 表现为亮红色的动脉信号穿入结节内部,甚至出现绿色的湍流信号,这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需结合结节形态、边界等综合判断,不能仅凭血流下结论)。
• 正常情况:心脏的二尖瓣、三尖瓣等瓣膜,血流信号应 “单向、整齐”,比如左心室收缩时,血液通过主动脉瓣流向主动脉,显示为明亮的红色信号,无其他颜色干扰。
• 异常提示:若瓣膜出现反流(如二尖瓣反流),血液会从左心室反向流回左心房,与正常血流方向相反,会在瓣膜口出现蓝色信号(背离探头),反流严重时,蓝色信号会延伸到左心房内部,甚至出现绿色湍流信号,提示瓣膜功能异常。
• 正常情况: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彩色信号应 “充满整个血管腔”,呈均匀的亮红色(朝向探头段)或亮蓝色(背离探头段),无中断、狭窄。
• 异常提示:若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会挤压血管腔,导致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加快,彩色信号变亮(呈亮红色或黄色),狭窄远端的血流速度减慢,信号变暗(呈暗红色);若血管完全堵塞,堵塞处会出现 “彩色信号中断”,远端无任何彩色信号,提示血管闭塞,需紧急干预。
虽然了解了彩超颜色的基本含义,但一定要避免 “自行看色下结论”—— 比如看到绿色信号就认为 “有癌症”,看到蓝色信号就觉得 “血管堵了”,这些都是常见的误区。
彩超颜色只是 “初步信号”,医生需要结合以下信息综合判断:
1. 器官形态:比如甲状腺结节的血流异常,需结合结节的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钙化;
2. 血流参数:通过设备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具体数值(如动脉阻力指数超过 0.7 可能提示血管狭窄),而非仅看颜色;
3. 临床症状:比如下肢血管出现绿色信号,需结合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判断是否为血栓。
因此,拿到彩超报告后,最正确的做法是 “让专科医生解读”,不要仅凭颜色自行焦虑或忽视,避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记住以下 3 个关键点,就能快速理解彩超颜色的意义:
1. 红、蓝看方向:红色朝向探头,蓝色背离探头,与好坏无关;
2. 亮度看速度:越亮速度越快,越暗速度越慢;
3. 绿、黄看异常:绿色多为湍流(血流紊乱),黄色多为高速异常血流,需警惕血管问题。
总之,彩超上的颜色是 “血流的语言”,不是简单的 “装饰色”。了解这些颜色的含义,能让你在检查时更清晰地与医生沟通,也能更理性地看待检查结果 —— 但最终的健康判断,仍需交给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