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华 周口市中心医院CCU
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作为心脏病重症患者的救治核心区域,长期以来以改善心脏功能、挽救生命为首要目标。然而,临床实践表明,心脏病患者在 CCU 治疗期间及康复过程中,常伴随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复发风险。“双心护理” 理念应运而生,它将心脏生理护理与心理康复干预相结合,为 CCU 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对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CU 患者因病情危重、治疗环境特殊,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最为常见。
焦虑情绪在 CCU 患者中发生率高达 60%-80%。患者常因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对病情严重程度的未知、对治疗效果的担忧,以及 CCU 内持续的监护仪器报警声、频繁的医疗操作(如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均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坐立不安、失眠、血压升高等表现。尤其当患者目睹同病房其他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时,焦虑感会进一步加剧。
抑郁多发生在病情相对稳定但治疗周期较长的患者中。心脏病导致的活动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悲观预期,会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和价值失落感。部分患者因担心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负担,或对心脏功能恢复缺乏信心,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下降等抑郁症状,严重时甚至拒绝配合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于经历过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事件的患者。CCU 的救治过程(如除颤、机械通气)对患者而言可能是强烈的创伤性刺激,患者出院后仍可能反复回忆起当时的痛苦场景,出现回避与心脏病相关的话题、警觉性增高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康复。
“双心护理” 要求 CCU 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心脏功能指标的同时,兼顾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干预,通过多维度措施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心理评估是实施 “双心护理” 的基础。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 24 小时内,采用标准化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心理状态筛查,结合患者的表情、言语、行为等观察结果,建立个性化心理档案。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如重度抑郁、自杀倾向)的患者,需及时联合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干预。
环境干预能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氛围。CCU 应保持安静,减少仪器报警声的干扰;合理安排探视时间,鼓励家属通过视频或短暂探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缓解其孤独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允许患者保留少量个人物品(如家人照片),增强其心理安全感。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应耐心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避免因突然操作引发患者恐惧。
认知行为干预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关键。护理人员可通过一对一沟通,向患者讲解心脏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及康复预后,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如认为心脏病必然导致终身残疾)。对于焦虑患者,指导其采用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对于抑郁患者,鼓励其制定小目标(如每天主动进食、配合完成康复训练),通过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同时,邀请康复效果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强其他患者的治疗信心。
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患者心理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理解,避免指责或过度保护;联系社区康复机构,为患者出院后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对于存在经济困难的患者,协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减轻经济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
“双心护理” 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心脏功能恢复和预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风险。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概率。“双心护理” 通过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心率、血压等指标更趋于稳定,减少心脏负担。
其次,“双心护理” 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当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对疾病和治疗有了正确认识后,会更主动地配合用药、饮食控制、康复训练等治疗措施。例如,抑郁患者在情绪改善后,会积极遵循低盐低脂饮食原则,按时服用降压、调脂药物,从而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最后,“双心护理” 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心脏功能的恢复,还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能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实现从 “生理康复” 到 “社会康复” 的转变。
在 CCU 实施 “双心护理” 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护理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心理护理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和心理干预方法,避免因自身知识不足导致干预效果不佳;心理干预需与患者的病情阶段相适应,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应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稳定生命体征为主,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系统的认知干预;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性格、文化背景的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程度不同,需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总之,“双心护理” 是 CCU 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将心理因素纳入心脏病综合治疗体系。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实施科学的干预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还能为心脏功能的恢复提供有力支持,最终实现 “身心同治” 的目标,让 CCU 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