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腰痛忍忍就过?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的3个早期信号,早发现早干预
发布时间:2024-11-04    阅读:17次
来源:本站 作者:夏立恒

夏立恒 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

“腰痛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常被挂在嘴边的话,让很多人把腰痛当成“小毛病”,忍忍就过。但实际上,反复腰痛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预警信号”。作为现代人高发的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长期久坐的上班族、频繁弯腰的体力劳动者,甚至爱翘二郎腿的年轻人,都可能被它盯上。若忽视早期信号,任由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下肢麻木、行走困难,严重时甚至压迫神经,影响正常生活。读懂腰椎间盘突出的3个早期信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小痛拖成大病。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信号,往往藏在日常的疼痛与不适中,最易被忽视的就是“反复出现的下腰痛”。这种疼痛并非突发剧痛,而是像“隐隐作痛的影子”——久坐后起身时,腰背部发紧、酸痛;弯腰捡东西时,疼痛突然加重;甚至躺着休息时,也会感觉腰部有“坠痛感”。很多人会把这种痛归为“累着了”,贴片膏药、休息两天就缓解,可没过多久又会复发。其实,这是腰椎间盘开始“退化”的信号:腰椎间盘就像脊柱间的“减震垫”,外层的纤维环一旦出现微小裂纹,内部的髓核就可能向外挤压,刺激周围神经,引发反复腰痛。若此时不干预,纤维环裂纹会逐渐扩大,疼痛会越来越频繁,甚至从腰部蔓延到臀部。

第二个容易被混淆的早期信号,是“腰臀部放射性疼痛”。不少人会有这样的体验:腰痛的同时,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脚底板也会跟着疼,就像“电流窜过”一样,有时还伴随麻木感。比如走路时,突然感觉一条腿“没力气”;或者坐着时,必须垫个靠垫才能缓解臀部的酸痛。这种“放射性疼痛”,比单纯腰痛更危险——它意味着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开始压迫神经根。比如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疼痛从腰部出发,沿着臀部、大腿一直延伸到脚部。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腿抽筋”或“肌肉拉伤”,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导致疼痛从“偶尔发作”变成“持续疼痛”,甚至影响走路姿势,出现“一瘸一拐”的情况。

第三个早期信号常常被归为“疲劳”,那就是“腰部活动受限+下肢无力”。比如早上起床时,想弯腰系鞋带,却发现腰部“转不动”,必须先侧身、再慢慢弯腰;或者上下楼梯时,感觉一条腿“发沉”,踩台阶时没力气。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部肌肉紧张,为了“保护”受伤的腰椎,身体会不自觉地限制腰部活动,久而久之形成“肌肉僵硬”;同时,神经受压会影响下肢的神经传导,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出现“无力感”。很多人会觉得“是最近太累了”,直到出现“走几步就腿麻”“站久了必须扶着东西”,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此时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若再拖延,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就必须停下来休息,否则下肢又麻又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发现早期信号后,及时干预是阻止病情加重的关键,核心在于“调整习惯+科学护理”。首先要“纠正伤腰姿势”:久坐时在腰部垫一个靠垫,保持腰椎自然前凸,每坐4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做简单的“伸懒腰”“转腰”动作;避免弯腰搬重物,若需要搬东西,先蹲下屈膝,让物品靠近身体,再慢慢起身,减少腰椎受力;日常不翘二郎腿、不瘫在沙发上,睡觉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避免过软或过硬。其次要“加强腰背肌锻炼”:每天花10-15分钟做“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小燕飞”需趴在床上,双臂和双腿同时向上抬起,感受腰背肌肉发力;“五点支撑”则是仰卧在床上,用头部、双肘、双脚支撑身体,将臀部向上抬起,保持5秒后放下。这些动作能增强腰背肌力量,像给腰椎“搭起支架”,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最后要“及时科学处理疼痛”:若腰痛发作,可先卧床休息1-2天(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用40℃左右的热水袋热敷腰部,每次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一定要到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通过腰椎CT或核磁共振明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牵引、理疗)或药物治疗,避免自行按摩、正骨,防止加重椎间盘突出。

腰椎是人体的“顶梁柱”,支撑着日常的行走、坐卧与活动。别再把腰痛当成“忍忍就过的小事”,警惕反复腰痛、放射性疼痛、活动受限这3个早期信号,从调整坐姿、加强锻炼开始,给腰椎“多一份保护”。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顶梁柱”始终稳固,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