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伟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
“做胃肠镜会不会很痛?”“检查前要饿多久?”“麻醉后会不会醒不过来?”——提起胃肠镜,不少人会被这些担忧笼罩,甚至因恐惧拖延检查,错过消化道疾病的最佳发现时机。事实上,无痛胃肠镜早已实现全程安全、舒适且可控。本文将详细拆解无痛胃肠镜的全流程,帮你摸清每个环节,彻底缓解术前紧张。
首先要明确:无痛胃肠镜并非“治疗”,而是“检查+微创治疗”的结合体——既能通过内镜直观观察食管、胃、结肠的黏膜情况,发现炎症、溃疡、息肉甚至早癌,又能在检查中直接切除息肉、止血,避免后续开刀手术。其核心优势是“无痛”,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整个过程,醒来后仅可能有轻微腹胀,无明显疼痛感。
一、术前准备:提前3天开始,关键在“清肠”
术前准备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检查清晰度,核心是“让胃肠道变干净”,具体分3步:
1.饮食控制(检查前3天-检查前1天):从检查前3天开始,避免高纤维、带籽食物,以防残渣附着在肠道黏膜上影响观察;检查前1天改为“无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8小时完全禁食,检查前2小时禁水,保证胃内排空。
2.肠道准备(检查前1天晚上-检查当天早晨):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需按医嘱服用“清肠药”。通常分两次服用:第一次在检查前1天晚上7点左右,将药物溶于2000ml温水中,1-2小时内匀速喝完,喝完后会频繁排便;第二次在检查前4-6小时,按同样方法服用1000-1500ml,直到排出“清水样便”,若仍有黄色或残渣,需及时联系医生。
3.术前评估与用药:检查前1天,医生会询问过敏史、基础疾病,并要求做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麻醉和检查风险;若平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需提前咨询医生是否调整剂量,避免空腹低血糖或血压波动。
二、术中流程:10-30分钟,全程“睡眠模式”
进入检查室后,无需过度紧张,整个过程像“睡了一小觉”:
1.麻醉准备(5分钟):护士会为你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推注短效麻醉药,你会在30秒内进入睡眠状态,全程无任何意识,也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2.检查与治疗(10-20分钟):医生会缓慢插入胃镜或肠镜,通过内镜前端的摄像头观察胃肠道黏膜。若发现息肉,会用活检钳取少量组织做病理检查,或用高频电刀直接切除;若有轻微出血,会通过内镜喷洒止血药。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持续监测你的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3.苏醒过程(5-10分钟):检查结束后,麻醉药会快速代谢,你会在恢复室醒来,可能会有轻微头晕、腹胀,但症状会逐渐缓解。护士会观察30分钟,确认你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由家属陪同离开。
三、术后注意事项:24小时内别做这些事
术后恢复虽简单,但需注意3个关键点,避免并发症:
1.饮食恢复:检查结束2小时后可喝少量温水,若未做活检或息肉切除,4小时后可吃清淡半流质食物,第二天恢复正常饮食;若做了息肉切除(尤其直径>1cm),需遵医嘱禁食6-24小时,之后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避免辛辣、坚硬、过热食物,防止创面出血。
2.活动限制:术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骑车、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麻醉药可能有轻微残留,影响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当天也不要剧烈运动,可缓慢散步,帮助肠道排气缓解腹胀。
3.异常情况处理:术后若出现轻微腹胀、腹痛、少量便血,多为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大量便血、发热,需立即就医,排除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
很多人对无痛胃肠镜的恐惧,源于“未知”——当清楚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医护人员把控,且全程无痛、安全时,紧张感会大幅降低。要知道,胃肠镜是发现消化道早癌的“金标准”,尤其是40岁以上、有胃癌/肠癌家族史、长期胃痛腹泻的人群,定期做胃肠镜比“害怕检查”更重要。与其因恐惧拖延,不如提前了解流程、做好准备——当你醒来时,检查已顺利完成,这才是对消化道健康最负责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