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CT辐射会致癌?医生:搞懂这3点,不用盲目怕
发布时间:2025-05-29    阅读:6次
来源:本站 作者:任悠悠

任悠悠 南阳市中心医院CT影像诊断科

“做一次CT相当于拍几百次X光,辐射会致癌!”“家里老人体检,医生建议做CT,我怕辐射伤身体不敢同意”……在医院影像科,类似的担忧几乎每天都能听到。CT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却因“辐射”二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甚至宁愿延误病情也拒绝检查。其实,CT辐射是否致癌,不能只看“辐射”两个字,搞懂剂量、风险和获益这3点,就能摆脱盲目恐惧。

一、CT辐射剂量,远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很多人对CT辐射的恐惧,源于“一次CT=200次胸片”的说法,但这种简单对比忽略了关键前提——辐射剂量的实际数值和人体耐受度。

首先,现代CT设备早已进入“低剂量时代”。以最常用的肺部CT为例,普通肺部CT的辐射剂量约为3-5毫西弗(mSv),低剂量肺部CT更是能降到1毫西弗以下;而一次胸片的辐射剂量约0.1毫西弗,即便按最高值算,一次CT也仅相当于50次胸片,且低剂量CT的辐射量已接近天然本底辐射。

更重要的是,人体对辐射有“安全阈值”。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当辐射剂量累计超过100毫西弗时,癌症风险会明显上升;而临床检查中,单次CT的剂量远低于这个阈值,即便是多次检查,医生也会严格控制总剂量。比如肺癌筛查推荐每年做1次低剂量CT,连续3年的总剂量也仅3毫西弗左右,远低于安全红线。

简单来说,单次CT检查的辐射量,相当于你在海边晒几天太阳、或坐一次跨洋飞机吸收的辐射,短期少量接触,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

二、“辐射致癌”是概率事件,不是“必然结果”

很多人把“辐射”和“致癌”直接划等号,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辐射致癌是基于群体的概率性风险,而非针对个人的必然结果。

医学上评估辐射风险,用的是“群体归因风险”。比如有研究显示,每1000人接受一次胸部CT检查,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增加1-2例癌症病例——这个概率仅为0.1%-0.2%,远低于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明确致癌因素的风险。

更要注意的是,这种风险是“潜在的、远期的”,且会受到年龄、体质、遗传因素等影响。儿童对辐射更敏感,医生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而中老年人因癌症发病率本身较高,合理的CT检查(如肺癌、肝癌筛查)带来的“早发现获益”,远大于辐射的“潜在风险”。

三、拒绝必要CT,比辐射更危险

很多人因害怕辐射而拒绝CT检查,却没意识到:延误病情、漏诊误诊带来的风险,远比CT辐射的风险大得多。

CT检查的核心价值,是“精准诊断、指导治疗”。比如突发头痛呕吐时,CT能快速判断是否有脑出血;胸痛时,CT能排查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致命疾病;癌症患者治疗后,CT能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转移——这些情况下,及时做CT检查,能为治疗争取时间,甚至挽救生命。

临床上,医生建议做CT前,都会进行“风险-获益评估”:只有当检查带来的“诊断获益”大于辐射的“潜在风险”时,才会推荐患者做CT。比如感冒发烧、普通咳嗽,医生通常会先拍胸片或做超声,不会轻易开CT检查;但如果出现咳血、胸痛、体重骤降等异常症状,CT就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四、科学对待CT,记住3个“不”

1.不盲目恐惧:了解现代CT的低剂量特性,单次检查辐射风险极低,不必因“可能的风险”过度焦虑;

2.不随意拒绝:医生建议的必要CT检查(如急症排查、癌症筛查),不要因怕辐射而拒绝,避免延误病情;

3.不主动要求:没有明确指征时,不要主动要求做CT(比如普通感冒就要求做肺部CT),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总之,CT辐射不是“洪水猛兽”,盲目恐惧或随意拒绝,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如果对CT检查有疑问,不妨直接和医生沟通:“这个检查是否必须做?有没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才能在“精准诊断”和“减少辐射”之间找到平衡。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