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歌 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每一分钟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正确的急救措施能为治疗赢得时间,而错误的操作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因家属采取了不当急救方式,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详细拆解脑出血急救中的常见误区,普及科学急救知识,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多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等因素相关。患者常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偏瘫、意识不清等症状,尽早进行急救措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后续康复效果。但现实中,不少人因缺乏专业知识,陷入了急救误区。
最常见的误区之一是随意移动患者。部分家属发现患者倒地后,会下意识将其扶起、搬动,或为了让患者“舒服”而调整体位。正确的做法是:若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马路中间、火源旁),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平移的方式将其转移至平坦、安全的地方,适当侧颈侧头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晃动。
盲目给患者喂水、喂药或进食也是高发误区。有些家属认为患者发病后需要补充水分或服用降压药、止痛药缓解症状,但此时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喂水喂食容易引发呛咳,导致窒息;正确的处理是:发病后意识不清和伴有呕吐患者禁止任何饮食和饮水,如需用药,必须等待医护人员到场后,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用力摇晃患者或大声呼喊试图唤醒的做法同样不可取。部分家属见患者意识不清,会用力摇晃身体、拍打脸颊,这种行为会加剧颅内出血,还可能导致患者呕吐物堵塞气道。正确的方式是: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外界刺激,轻轻解开患者衣领、腰带,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避免患者呕吐误吸呕吐物引起窒息,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告知事发地点、症状和既往病史。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误区是等待观察,延误120急救。有些家属认为患者症状轻微,可能“休息一下就好”,或担心“小题大做”,迟迟不拨打急救电话。脑出血的病情发展迅速,即使初期症状不重,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出血量增加、病情恶化。数据显示,延误急救超过1小时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会显著升高。因此,只要出现疑似脑出血症状,无论轻重,都应立即拨打120,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此外,自行驾车送医也存在较大风险。部分家属为了“节省时间”,选择自己开车送患者去医院,殊不知途中的颠簸、交通拥堵可能加重病情,且私家车缺乏专业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若患者途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无法及时进行抢救。正确的选择是等待120救护车,急救车上的专业设备能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可在途中进行止血、降压、保持气道通畅等急救措施,同时能与医院提前沟通,开辟绿色通道,让患者到达后立即接受治疗。
科学的脑出血急救流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保持冷静,立即拨打120;其次让患者平躺,头部稍垫高(约15-30度),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然后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避免移动、摇晃患者,不喂水喂药;电话实时和医生联系进行简单的处理,最后等待救护车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若出现呼吸停止,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
脑出血急救的核心是“不添乱、快求救、保通畅”。避开这些常见误区,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同时,建议大家平时多学习脑血管疾病的急救知识,尤其是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关键时刻,正确的急救方式就是生命的“绿色通道”,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