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法快讯 >> 时讯要闻
最高法、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11-09    阅读:1次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本报北京11月7日讯 记者张昊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今天联合发布5件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本次典型案例的发布,旨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展现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的决心。

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严格落实保护第一。案例“王某平盗掘古墓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王某平等盗掘古墓葬、盗窃珍贵文物,对文物造成严重破坏。人民法院依法严厉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责令赔偿考古发掘费用,并在文物保护现场公开开庭、以案释法,提升全社会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案例“张某某、李某某故意损毁文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张某某、李某某涂画多处泰山碑刻牌坊等文物,损害了泰山文物古迹和生态服务价值。人民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判令二被告人赔礼道歉、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严厉打击故意损毁文物行为,具有警示教育作用。

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促推加强规范管理。案例“某公司与某经联社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某公司作为实际建设单位,在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及人民政府批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情况下,擅自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浙东运河浙江萧山—绍兴段保护范围内进行建筑工程,

对文物的历史风貌和安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人民法院依法认定某公司自行承担因违法建造厂房被拆除而产生的损失,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大运河文物保护执法履职。

此外,典型案例还展示了人民法院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案例“陈某某等与某设备厂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中,人民法院经保全、审判、执行各环节协同发力,依法保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顺利征收,为遗址建成宝鸡工业博物馆,成为工业文化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排除障碍,司法护航抗战工业遗址有效利用。案例“某风貌公司与某餐饮公司等返还原物纠纷案”,人民法院助力抗日英烈吉鸿昌将军旧居整体保护,依法判令租赁合同到期后仍占用旧居的某公司返还房屋,并积极引导、全程监督房屋腾退搬迁,实现旧居在整体保存完好状态下顺利收回,并经修缮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有力推动革命文物发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意义。

据悉,下一步,各级人民法院、文物行政部门将努力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法治日报

(责编:宋美琪、彭静)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