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彬 夏邑县中医院西药房
抗生素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自青霉素问世以来,它拯救了无数因细菌感染而濒临死亡的生命。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日益普遍,不仅降低了治疗效果,还催生了 “超级细菌” 等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了解抗生素使用的常见误区,认清随便吃抗生素的危害,对维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干扰核酸代谢等。但需要明确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完全无效,如普通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病程,也无法 缓解症状。
抗生素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细菌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皮肤化脓性感染等。即使是细菌感染,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也有特定的抗菌谱,例如青霉素类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头孢菌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一定作用,喹诺酮类则常用于泌尿系统和消化道细菌感染。
很多人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就习惯性地服用抗生素,认为 “消炎快”。事实上,约 80% 的感冒由病毒引起,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此时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只有当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如出现咳黄脓痰、白细胞明显升高等)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看到症状减轻就立即停药,认为 “病好了,药就不用吃了”。这种做法极易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杀灭,残留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疗程要求,如治疗肺炎通常需要 7-14 天,即使症状消失,也需按疗程服完,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
有人认为 “药量越大,好得越快”,于是自行增加抗生素剂量;也有人担心药物副作用,随意减少剂量。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过量使用会增加肝肾负担,引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而剂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反而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后续治疗更加困难。
部分患者在使用一种抗生素几天后,若觉得效果不明显,就急于更换其他种类。抗生素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一般需连续使用 3-5 天才能评估疗效。频繁换药会导致药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还可能使细菌接触多种抗生素,增加多重耐药的风险。
有些家长在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前,会让孩子服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还有人在手术后自行服用抗生素 “防止发炎”。实际上,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盲目使用反而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手术后的感染预防需由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评估后,规范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能对抗多种细菌,因此被部分人视为 “万能药”。但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杀灭体内有益菌(如肠道内的乳酸菌),导致菌群失调,引发腹泻、真菌感染等问题。相比之下,窄谱抗生素针对性更强,对体内菌群的影响更小,在明确致病菌类型时应优先选用。
细菌在与抗生素的长期对抗中,会通过基因突变或获得耐药基因产生耐药性。当一种抗生素对耐药菌失效时,医生可能会换用更高等级的抗生素,但随着耐药性不断升级,最终可能出现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 “超级细菌”。一旦感染 “超级细菌”,患者将面临无药可治的绝境,即使是小伤口感染也可能致命。
人体肠道、皮肤等部位存在大量正常菌群,它们与人体互利共生,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御病原体入侵。随便吃抗生素会不分敌我地杀灭这些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调,引发消化不良、腹泻、口腔溃疡等问题,还可能增加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大多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随便吃抗生素,尤其是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加重肝肾负担,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这种危害更为明显。
抗生素本身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四环素会影响儿童骨骼和牙齿发育,喹诺酮类可能导致肌腱损伤。随便吃抗生素会使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大幅增加,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使用抗生素前必须经医生诊断,明确为细菌感染后,根据感染类型、病情轻重、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切勿自行购买、服用抗生素,更不能凭经验 “照搬” 他人的用药方案。
抗生素没有 “高级” 与 “低级” 之分,只有 “对症” 与否。例如,治疗普通细菌性扁桃体炎,青霉素往往比高级的头孢菌素更有效。盲目使用高级抗生素,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等到真正需要时,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一旦开始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切勿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即使症状完全消失,也需服完整个疗程,确保彻底杀灭细菌。
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重大手术前、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一般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加强锻炼、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等方式提高免疫力,而非依赖抗生素 “防感染”。
抗生素是一把 “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有效对抗细菌感染,滥用则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和公共卫生问题。每一个人都应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走出抗生素使用的误区,不随便吃抗生素,既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为遏制耐药菌蔓延贡献力量。只有全社会共同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才能让这一 “救命药” 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