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脑梗塞只找中老年人?长期熬夜、高糖饮食的年轻人,也得警惕这4个信号
发布时间:2025-10-09    阅读:3次
来源:本站 作者:周志龙

周志龙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

   “脑梗塞是老年病,年轻人不用怕”——这一错误认知,正在让越来越多年轻人陷入健康危机。过去,脑梗塞确实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持续走低。长期熬夜、高糖高油饮食、久坐不动、吸烟酗酒等“年轻化”生活习惯,正在悄悄摧毁年轻人的脑血管,而早期信号常被忽视,最终酿成悲剧。别再以为脑梗塞与你无关,若出现以下4个信号,哪怕是年轻人,也必须立即警惕。

   首先要明确,年轻人患脑梗塞的原因与中老年人有所不同。中老年人多因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而年轻人的脑梗多与“可控因素”相关: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波动剧烈,损伤血管内皮;高糖高油饮食会引发肥胖、高血脂、糖尿病,让血液变得黏稠,形成微小血栓;久坐不动会减缓血液循环,使血栓更容易在血管内沉积;此外,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痉挛,口服避孕药、偏头痛、先天性血管畸形等,也会增加年轻人脑梗风险。这些因素叠加,会让本应“年轻健康”的脑血管提前“衰老”,最终引发梗塞。

第一个信号:反复出现的“短暂头晕”,尤其是伴随视物模糊。很多年轻人会把头晕归咎于“没睡好”“低血糖”,但脑梗引发的头晕有明显特点:通常是突然发作的天旋地转感,可能伴随看东西模糊、重影,或感觉周围物体在晃动,持续时间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休息后可能缓解。这是因为脑部血管出现短暂堵塞,导致负责平衡和视觉的脑组织短暂缺血,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若忽视这种“预警”,短期内发生真正脑梗的风险会增加10倍以上。

第二个信号: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比如“拿不住东西”“走路跑偏”。这是脑梗最典型的信号之一,却最容易被年轻人忽视。比如吃饭时突然握不住筷子,杯子掉在地上;穿衣服时发现一侧手臂抬不起来,或系扣子变得困难;走路时感觉一条腿没力气,不自觉向一侧偏斜,甚至会绊倒。这些症状可能只持续几分钟,也可能反复出现,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压麻了”“抽筋”,但实际上,这是脑部控制肢体运动的区域缺血,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受阻。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引发的麻木无力多为“单侧”,若双侧同时出现,反而可能是其他问题;且这种症状不会因改变姿势(如活动手臂、按摩腿部)而快速缓解,若出现,必须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并观察症状变化。

第三个信号:说话含糊不清,或“突然说不出话”。年轻人若突然出现语言障碍,比如想表达时突然“卡壳”,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说话时发音含糊,像含了东西,别人听不懂;或能说话,但无法理解别人的意思,这些都可能是脑梗的信号。大脑的“语言中枢”位于左侧半球,当供应该区域的血管被堵塞时,就会出现语言功能异常。这种症状可能很轻微,比如偶尔说错话、咬字不清,容易被误认为是“太累了”“口误”,但如果反复出现,或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就必须警惕。

第四个信号: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且“从未有过的疼”。年轻人偶尔会因感冒、偏头痛出现头痛,但脑梗引发的头痛有明显区别:通常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程度远超以往的头痛,患者常形容“像被重锤砸头”,同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部分人还会出现脖子僵硬、怕光、怕吵。这是因为脑部血管堵塞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水肿,导致颅内压力升高,进而出现剧烈头痛。这种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偏头痛”“肠胃炎”,但如果头痛突然发生,且伴随其他异常,必须立即就医——颅内压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年轻人预防脑梗塞,关键在于“改变不良习惯”:避免长期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久坐;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若有异常及时干预。此外,若出现上述任何一个信号,哪怕症状很快缓解,也建议尽快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排查脑血管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彻底避免脑梗发生。

别再用“年轻”当健康的“挡箭牌”,脑血管的损伤是“日积月累”的,等到突发脑梗再后悔,往往已错过最佳时机。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任的选择。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