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功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会下意识将其与“老年人”划等号——认为这是身体衰老的必然结果,与年轻群体无关。但近年来,医院骨科门诊的检查数据却呈现出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30岁左右因腰背酸痛、关节不适就诊,最终被诊断为“骨量减少”甚至早期骨质疏松的年轻人,数量正逐年增加。事实上,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它的根源与骨量积累、代谢平衡密切相关,而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正悄悄加速着骨骼健康的“透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身体信号,或许就是骨骼发出的“求救警报”。
要理解骨质疏松为何会盯上年轻人,首先需要明确骨骼的“生长与流失规律”。人体骨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中:儿童青少年时期,骨形成远大于骨吸收,骨量持续增长;30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这是骨骼健康的“黄金储备期”;35岁后,骨吸收逐渐超过骨形成,骨量开始缓慢流失,若此前储备不足或后期流失过快,就可能引发骨密度下降,最终发展为骨质疏松。简单来说,骨质疏松的“种子”可能在年轻时就已埋下——若30岁前未能积累足够骨量,或因不良习惯导致骨量提前流失,即便年纪轻轻,也可能面临骨骼健康危机。
那么,哪些因素正在让年轻人的骨骼“提前老化”?首当其冲的是饮食结构失衡。如今很多年轻人偏爱高糖、高盐、高油的快餐与加工食品,却极少摄入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过度追求“低糖饮食”而拒绝乳制品,或为控制体重刻意节食,导致钙、维生素D等骨骼必需营养素摄入不足。钙是骨骼的“建筑材料”,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两者缺乏会直接影响骨基质合成,导致骨密度增长缓慢。更易被忽视的是,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咖啡也会加速钙流失——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干扰钙吸收,而咖啡因有利尿作用,长期大量饮用会增加钙从尿液中排出的量。
其次,久坐不动与缺乏运动是年轻人骨骼健康的“隐形杀手”。骨骼需要适度的“机械刺激”才能维持密度——当身体进行跑步、跳跃、负重训练等活动时,骨骼会感受到外力作用,从而启动骨形成机制,增强骨强度。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模式是“办公室久坐+回家躺卧”,日均运动时间不足30分钟,骨骼长期缺乏刺激,骨吸收会逐渐占据主导,导致骨量悄悄流失。更有部分年轻人沉迷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这种激素会促进骨吸收,进一步加速骨量下降。
除此之外,不良生活习惯与特殊健康状况也会增加年轻人患病风险。比如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胶原蛋白合成;过量饮酒则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与活化,双重作用下骨骼健康会持续受损。还有些年轻女性为追求“骨感身材”过度减肥,导致体脂率过低——脂肪组织能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对维持骨密度至关重要,体脂率过低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诱发骨量流失。另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的药物)、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也会干扰骨骼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的骨质疏松往往“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直到出现明显不适才就医,此时骨量可能已严重流失。因此,识别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骨骼健康信号,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比如频繁出现的腰背酸痛——久坐或站立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这可能是骨密度下降导致椎体支撑力减弱的表现;又如关节乏力、活动时伴随轻微疼痛,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可能是骨骼强度不足,无法承受身体重量的信号;更需警惕的是“轻微外伤易骨折”——比如下楼梯时不小心崴脚就导致脚踝骨折,或搬重物时轻微用力就引发肋骨疼痛,这些看似“意外”的骨折,实则是骨骼脆性增加的典型症状。此外,若发现自己的身高比年轻时悄悄缩短了1-2厘米,也可能是椎体压缩性改变的信号,需及时检查骨密度。
面对骨质疏松的年轻化趋势,年轻人并非无计可施,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首先,建议30岁以上、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久坐、节食、吸烟饮酒)或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群,定期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测——常用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能精准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判断是否存在骨量减少或早期骨质疏松。其次,日常需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保证每日钙摄入(成年人建议800-1000毫克/天,可通过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补充),同时适量晒太阳(每天15-20分钟,避开正午强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运动上选择快走、慢跑、跳绳、瑜伽等负重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为骨骼提供足够刺激;此外,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健康体重,也能减少骨量流失的风险。
骨骼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它的保养并非年老后的“补救措施”,而是贯穿一生的“长期工程”。年轻人不应因“年轻”就忽视骨骼发出的健康信号,更不能让不良生活习惯透支未来的骨骼储备。打破“骨质疏松是老年病”的误区,从现在开始关注骨密度、调整生活方式,才能让骨骼始终保持“强健状态”,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