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飞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肺部肿瘤科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曾是根治的核心手段,但仅适用于早期患者。中晚期患者常因肿瘤扩散、身体条件差等失去手术机会。如今,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肺癌治疗迈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时代,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创新应用,为不同类型患者提供了个性化选择,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一、靶向治疗:精准锁定的“制导导弹”
靶向治疗基于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通过识别特定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靶点,设计特异性药物阻断肿瘤生长通路。与传统治疗的“地毯式轰炸”不同,其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轻微。
肺癌常见靶向靶点包括EGFR、ALK、ROS1融合基因、BRAF基因突变等。其中EGFR突变在肺癌患者中占比15%-20%,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信号传导,使晚期患者客观缓解率达70%以上,中位生存期较传统化疗延长1-2年,恶心、脱发等不良反应大幅减少。需注意,靶向治疗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靶点,无明确靶点者疗效不佳;部分患者治疗中会出现耐药性,需及时调整方案。
二、免疫治疗:激活自身防御的“抗癌部队”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核心是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的抑制,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杀伤能力。与靶向治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不同,它更像“激活防御部队”,让免疫系统主动攻击肿瘤,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持久的特点。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D-1/PD-L1抑制剂。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免疫细胞的PD-1结合实现“免疫逃逸”,这类抑制剂可阻断该过程,恢复免疫杀伤功能。临床数据显示,其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为15%-30%,部分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副作用以免疫相关肺炎、肝炎为主,经干预可有效管理。免疫治疗为“无靶向可用”的晚期或转移性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疗效受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因素影响,需治疗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化疗:基础关键的“杀伤武器”
化疗是应用广泛的传统手段,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裂,对原发肿瘤和潜在转移灶均有作用,是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
常用药物包括培美曲塞、紫杉醇、顺铂等,临床多采用多药联合方案提升疗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症状可显著缓解,生存期延长;早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复发风险。例如紫杉醇联合顺铂的经典方案,客观缓解率达20%-30%,中位生存期约1年。化疗的主要局限是副作用较明显,如恶心、脱发、骨髓抑制等,但随着支持治疗进步,副作用已能有效控制,多数患者可顺利完成治疗。
四、放疗:局部精准打击的“射线武器”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精准照射肿瘤组织,破坏其DNA以抑制生长增殖,属于局部治疗手段,常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对控制局部肿瘤、缓解症状作用关键。
其应用场景广泛:早期患者若无法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可作为根治选择,5年生存率达80%以上,创伤小、恢复快,适合老年或合并基础疾病者;中晚期患者可通过放疗缩小肿瘤、缓解咳嗽、咯血等症状;术后辅助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放疗副作用与照射部位相关,胸部放疗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食管炎,通过合理规划照射范围和剂量,可最大限度减少损伤。
五、综合治疗:1+1>2的协同效应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肺癌治疗的核心趋势,即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期、分子特征和身体状况,联合多种治疗手段实现协同增效。
早期患者可采用“手术+辅助化疗/放疗”,降低复发风险;中晚期患者可选“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联合方案,提升疗效;局部晚期患者的标准治疗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改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临床证实,综合治疗能发挥各手段优势,克服单一治疗局限。例如靶向联合免疫可实现“精准打击+免疫激活”,部分晚期患者生存期延长至2年以上;化疗联合放疗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和远处转移,提高治愈率。
总之,肺癌治疗已不再局限于手术,靶向、免疫、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创新与联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随着医学研究深入,新药物和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效果将进一步提升。对患者而言,关键是及时就医,通过基因检测、病理诊断明确病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坚定治疗信心,才能最大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