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彩鹏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部肿瘤外科
在我国,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胸部肿瘤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诊早治对于胸部肿瘤的防治至关重要,而胸部肿瘤外科筛查与干预策略则是实现早诊早治的关键环节。
一、肺癌筛查策略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球发布的肺癌筛查指南均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用于肺癌筛查。与胸部X线比较,LDCT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筛查人群方面,建议在≥4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可从筛查获益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吸烟人群;长期暴露在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的人群;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者,如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有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一二级亲属有肺癌家族史者;有慢性肺部疾病史者。筛查频率建议为1年,年度筛查结果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二、乳腺癌筛查策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发现乳腺内的异常阴影和钙化灶。乳腺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内的异常回声,有助于诊断乳腺癌。对于高危人群,还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结构图像,有助于发现早期乳腺癌。
一般风险女性,40~70岁应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70岁以上,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高危人群可提前至2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MRI。高危人群包括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既往行胸部放疗者等。
三、食管癌筛查策略
食管癌的筛查主要依靠食管镜检查和食管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是食管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食管癌。食管X线检查可以发现食管内的异常阴影和狭窄,有助于诊断食管癌。
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症状,有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有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病史等。筛查频率一般为每1~2年进行一次食管镜检查。
四、筛查结果的干预策略
对于肺癌筛查发现的结节,如果无肺内非钙化性结节检出(阴性结果),或检出的非实性结节平均长径<8mm,或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长径<5mm,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检出的非实性结节平均长径≥8mm,或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长径≥5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抗感染治疗或随访后复查HRCT,根据结节变化情况决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乳腺癌筛查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进行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食管癌筛查若发现食管黏膜异常,需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早期食管癌可通过内镜下治疗,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中晚期食管癌则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总之,胸部肿瘤的早诊早治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筛查与干预策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胸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大家应提高健康意识,重视胸部肿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